设为首页 | 民大首页
微博    微信  
投稿热线:news.gxmzu.edu.cn
 
民大要闻更多 >>
【图说民大】金秋民大诗意正浓
我校与中国石化广西石油分公司签订战略...
2022年广西民族大学教职工工间操比赛举...
【学习二十大】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本专科研习周开...
【学习二十大】校领导讲授思政课 学习宣...
我校参加“中国区域国别学共同体”成立大会
校领导带队到武鸣校区检查指导工作
【学习二十大】我校各族师生热切关注中...
【孔子学院】老挝国立大学举办“孔子学...
媒体关注更多 >>
【环球时报】葛红亮:牢记“四好”精神...
【外交部】驻老挝大使姜再冬出席“孔子...
【中共二十大·外国友人说】阮氏秋江:希...
【中共二十大·外国友人说】王雅可:广西...
【中共二十大·外国友人说】兹航:中共二...
【中共二十大·外国友人说】林建杰:中国...
【人民网】老挝国立大学举办“孔子学院...
【当代广西网】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中谱...
【中新网】《广西陶瓷》阅读分享会暨“...
【广西日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构筑共...
六集电视专题片《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
习近平: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实际...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
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
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
第一观察|从四组关键词读懂总书记广西行
“加油、努力,再长征!”——习近平总...
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
民大要闻 
当前位置: 民大新闻网 >> 民大要闻 >> 正文
 
【民大这十年】守正创新,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广西民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纪实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刘国普    时间:2022年10月15日 09:24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12年以来,广西民族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广西民族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严格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的精神,特别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十年来,思政课在守正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充分发挥了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一、以党的建设引领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学校党委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学校党委直接领导,分管学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全面统筹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工作。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召开研究思政课建设专题会议,分析、研判、解决思政课建设面临的问题困难。构建起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及校领导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讲听思政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常态化机制,学校各部门在工作中各负其责,积极落实思政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各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合力建设机制不断完善。在学校党委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通过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先后邀请参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汤志华、卢黎歌教授为全校思政课教师做专题辅导报告,邀请现场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院长、党委书记邓纯东研究员和学校党委书记卞成林,分别给全校思政课教师做学习辅导报告,进一步提升全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基础上,构建起了以“学院党委+党支部+教师”的“三级联动”、“逐层引领”为模式的组织领导体系,党支部与教研室落实推进的工作格局,以党建成果引领思政课程协同共进、深度融合。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学院撤销了党总支,成立了党委,充实了班子,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为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在学校党委的指导下,学院党委的精心组织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2019年获批“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2022年顺利通过验收。学院党委2021年获得“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获批“首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等荣誉。

二、以全员竞赛推动思政课教师教学相长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围绕“四有”好老师和“六要”标准,全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教学竞赛为抓手,实行以“赛”促“教”。通过全员培训,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全员竞赛,以教学竞赛能力和素养要求为标准,每周进行教研室集体备课和理论学习,每月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示范课讲评,每学期举办教师教学技能和业务能力培训,建立起了学院督导制度,邀请学校教学督导和学院督导组进行全员全课全覆盖式督导。组建比赛辅导团队,发挥集体力量,同时邀请全国知名思政课教学名师一对一进行指导,为每位老师磨课练课和比赛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实行以“赛”促“建”,以竞赛课程为单位,优化教学团队,注重老中青结合,实行以老带新制度,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要求每位思政课教师打造一堂金课,每门课程至少培育3名教学能手,探索建立了高水平教学成果和竞赛成绩培育与激励机制,进一步促进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升,培养和涌现出一批思政课教学能手和教学名师,实现了教学相长。

十年来,学院师生在各类竞赛中成绩显著,多位教师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得荣誉称号。其中1人获得广西教学名师、2人获得广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人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3人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全国性思政课教学竞赛获奖数量为全区第一;2人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教学能手和教学骨干荣誉称号;1人获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一名并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五四青年奖章、广西教学能手称号;1人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4人次指导学生获得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三等奖、优秀奖。7人获得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暨“精彩一课”比赛特等奖(第一名)、一等奖,2人获得粤桂琼滇赣五省(区)思政课教学比赛决赛二等奖等。全国、全区教学竞赛获奖面覆盖了40岁以下所有青年教师。

三、以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课程育人效果

利用课堂主渠道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在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八个相统一”原则,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努力打造立德树人“金课”。

努力构建“大思政课”教学育人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学院以边疆民族地区红色文化为特色内容,构建了以学生参与为基础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参与思政课教学模式、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设了31节抗疫“大思政课”微课堂、以“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大思政课”40节特色课堂,开发的特色微课在“爱知行信”思政课公众号推送,并同步在学校官微、大学慕课平台同步播放。战“疫”系列微课在广西教育厅官微、易班平台、广西电视台科教频道同步推出,其中“见爱·不见面”系列在学习强国推送,写进了2020年3月份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简报。打造的“四联四通”课程思政模式成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推广模式,其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爱知行信”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同时,先后开展三届“思政课与我的成长”有奖征文活动,覆盖2019—2021年全体在校学生。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积累经验,逐步扩展到四门思政课;在学校的指导和支持下,四门本科思政课和研究生思政课全部实行无纸化考试,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区内外具有示范效应。从学生、督导及同行评价和反馈的数据显示,思政课满意率和受欢迎率显著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评价率在学校八大类课程中居首位,优秀率较高。

积极打造实践育人品牌。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学院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因地制宜融入校内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逐步探索出高校思政课“一主二辅三衔接”实践教学模式,根据疫情防控和新的时代特点,2020年以来学院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读·悟·讲·演”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本科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打造。基于学校“一带(园林带)一路(百年党史奋进路)一馆(研习馆)一基地(新时代“我与祖国共成长”党团主题活动文明实践所和虚拟仿真中心)”校内资源开展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开展“问道马克思”为主题系列读书分享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开展“话说社会主义”为主题系列征文比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开展“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大学生讲思政课竞赛,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开展“复兴中华”为主题的大学生舞台剧展演等,中新网、广西云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影响较大,西北工业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财经学院等区内外高校学习借鉴和推广。

不断强化项目驱动。学院坚持思政课“讲道理”本质,坚持内容为王,以问题为导向,高度重视教改项目申报和研究。十年来,先后获得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民委教改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等省部级教改项目20项,有效促进了思政课的教学改革。

进一步夯实一流课程建设。课程是教学体系的基本单元、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学院立足传统,久久为功,倾力打造一流课程。先后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获得国家一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获得自治区一流课程、获准申报国家一流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获得自治区一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获得校级一流课程建设。

凝心聚力打造一流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建设是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重要举措。学院坚持“个人成长与团队发展相结合、团队建设与教学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突出示范引领、建优扶强,其中陈媛教授领衔的“边疆民族地区红色文化‘大思政课’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是广西首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教师团队入选团队。“爱•知•行•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教学创新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读•悟•讲•演”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先后获得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本科教育教学创新团队”A类重点资助,有效地推动了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建设。

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作为广西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爱校报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源源不断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民族精英和国家栋梁而不懈奋斗。(编辑:黄芸芸)

上一条:【学习二十大】广西民族大学各族师生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下一条:【民大这十年】数学与物理学院:砥砺奋进正当时 筑梦前行育英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