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民大首页
微博    微信  
投稿热线:news.gxmzu.edu.cn
 
民大要闻更多 >>
【民大这十年】后勤服务育人结硕果
校领导到艺术学院调研检查
【民大这十年】经济学院:凝心共谱新篇...
【民大这十年】这个“国家队”把论文写...
【民大这十年】艺术学院:德艺双馨香溢...
【民大这十年】根植沃土 在服务经济社会...
校领导第五周工作简讯(9月26日—9月30...
【喜讯】我校四种教材获评2022年广西普...
我校举行国庆升旗仪式
我校参加2022年全区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会...
媒体关注更多 >>
【广西日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构筑共...
【广西云】广西民族大学熊昭明教授团队...
【中新网】广西壮剧传承人培训班结业展...
【广西日报】玛大孔子学院举办“梅花”...
【人民网】泰国举办东北部华文民校联谊...
【中国社会科学网】气氛美学引领美学研...
【广西日报】为扩大开放合作“朋友圈”...
【中国民族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助力...
【南海之声】RCEP元年的这场中国-东盟博...
【南海超话】东盟研究中心葛红亮:东博...
六集电视专题片《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
习近平: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实际...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
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
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
第一观察|从四组关键词读懂总书记广西行
“加油、努力,再长征!”——习近平总...
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
民大骄子 
当前位置: 民大新闻网 >> 民大骄子 >> 正文
 
【民大骄子】黄星:行胜于言,天道酬勤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作者:实习记者:莫传芳    时间:2018年07月16日 12:11    浏览次数: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屠格涅夫曾有言。

从美丽的巴马瑶山走出,他破斩荆棘,困知勉行。一心向学勤研习,一念创业勇奋进,互助他人送温情。“行胜于言,天道酬勤”是他在路上点燃斗志的“火把”,照亮前方的道路。他就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政治学与行政学2班黄星。

书山有路满荆棘

“奶奶,以后我要养你和爷爷。”十多年前,瓦房屋下,还是稚嫩小男孩的黄星用炯炯有神的双眼望着奶奶说。

黄星不满周岁时,父母离异,各奔东西,桌角边上发黄照片里模糊的面孔是他对父母唯一的印象。十多年来父母杳无音信,他和爷爷奶奶与姐姐相依为命。望着身形佝偻的爷爷奶奶为生活日夜辛苦忙碌,懵懂的他开始用稚嫩的双手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在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巴马大瑶山里,他的足迹遍布家乡的每一座小山。每逢假期,他独自牵着马,顶着大草帽,深一脚浅一脚地到深山里拾草、捡柴。上山拾柴,割草喂马,砍柴做饭……对于他而言已是“家常便饭”。

经济拮据是求学路上的拦路虎,懂事的姐姐曾放弃过读书的机会,却又被亲戚劝回了课桌前。“有书你就要好好读,不要荒了。”那一年,他12岁,看着姐姐充满期盼的眼神,他记住了这句话——“一定要好好读书”,大学梦开始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中学时期的他成绩稳居班级前茅,兼任八个科目的科代表,得到老师与同学的欣赏和认可。埋头于书海的他渴望高考的到来。“上了大学,一切就都会变好了。”每每想到上了大学后便可以帮家里减轻负担,他不禁嘴角上扬,目光愈加坚定,内心充满动力。

然而,2013年,黄星高考失利了。那个暑假,他心里如同堵着一块巨石,压着他喘不过气来。继续读书还是出去打工?黄星萌发了强烈的外出打工念头。即将离家的前夕,高中班主任不忍他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专门登门劝说他回校,尝试着再拼搏一次。

“不要担心钱的事,有书你尽管读。”本来就不宽裕的姑姑姑父也在身旁劝说着黄星。环顾周边亲人充满希望的目光,他眼眶泛红,郑重地点点头。黄星重新翻出压在箱底的课本,来回擦拭干净,回到高中开始“三点一线”的生活。从此他成了每天班级里最早开灯,最晚熄灯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顺利考上了大学。

“上大学需要花很多钱,学费怎么办?”得知被心仪的学校录取后,他不禁担忧起来,于是他找到一份餐厅服务员的工作。第一次上菜时,由于紧张差点将菜泼在客人身上,老板对他一顿指责,黄星差点被开除。类似被老板教训的情况时常发生。在没有人的时候,黄星眼泪夺眶而出,回想上学需要用到的钱,他起身,用衣领擦去眼泪。此刻,生活的不易令他愈发珍惜读书的可贵。

乡政府和学校得知他的窘况后,助他一臂之力,为他申请助学金,减轻他的负担。在大学里,他利用节假日做兼职,端盘子、发传单、在工地里做检测……从此他没有再花过家中一分钱。

“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学校,我在苦难中成长,感谢苦难,它让我学会了自立、自强。”在黄星眼里,成长路上充满艰辛,但他从中收获了温暖,得到了历练,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创业无涯勤作舟

荆棘载途的二十年令他体验到工作的艰辛,屡次的兼职经历也使他收获丰富的工作经验。大三时,黄星萌发创业念头。“我不怕遇到困难,不怕劳累,我只想着去经历过更多的事。”黄星说。

说做就做,但当他迈出创业的第一步时,却踢到了门槛——创业的资金怎么筹?经过一番思考,他鼓起勇气,向一位学长借了四万元钱,立刻把钱投入到了人生第一个创业项目——筹办“相思湖书房斋”。每天晚上,他们将从学生们手中收购来的二手书籍进行清点、分类、摆放。楼上楼下,屋里屋外,搬运繁重书本的身影不曾停止。随着书房斋的生意逐渐踏上正轨,一年时间里,他还清了债。

“他身上有一股敢闯敢拼的劲儿,只要有了判断他就会果断地去做。”同事廖小梅称赞道。凭着这股劲儿,第一个项目收益后,他随即创办了广西民族大学快递收发中心。

每年的毕业季是收发工作的高峰期,白天课间接到学生们寄送快递的通知,他一放学后便开工,经常忙到凌晨三点多。正值夏季,散落在地上的快递像山一般围住他,全身衣服被汗水浸透,干了又湿,回到寝室时已是深夜。“创业需要付出汗水,贵在坚持。”黄星感概道。

“他做事总带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他在一起做事,我总能被他带动起来。”创业伙伴农勤恒对他的魄力钦佩不已。

在创业中,他致力于尝试不同实践,在接触中积累经验。在黄星与人合伙创办的一家奶茶店项目中,他本着“创新”的思想,从奶茶店的整体装修、设施配置都亲自设计,力求摸索出一套新的经营模式。

如今,他与别人合伙共同经营的创业项目多达十几个。人员、资金、进货、协商甚至亏本等各种问题常常在脑中回旋。“创业还要继续么?”顶着多重压力,他也曾多次出现“打退堂鼓”的想法。“在创业的路上,你不能回头,不是不想,而是不敢。”脑子一转,老师的话又再一次让他打消了放弃的念头。创业之路,他要坚持走下去,“既然选择了创业,便只顾风雨兼程。”

心怀社会赤子情

从小,“感恩”二字便在黄星心中打上了深深的印记。他收获许多人的帮助,心怀感恩,想以自己微薄之力帮助他人。大学里,他加入了“情系三农”协会、雨露服务队,并担任总队、常务副会长的职务。他积极组织参加定期的志愿活动,下宿舍回收物品进行转卖,将获得的资金捐赠给山区儿童;到校外访问敬老院;做支教……将热情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每逢寒暑假之际,他回到巴马县城里的广西春雨公益协会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巴马贫困山区的孩子送去资助物品。山路崎岖,旅途颠陂,黄星却毫不在意,“一想到我可以去帮助大山里的孩子,看到他们脸上灿烂的微笑,我就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次偶然的接车,他与一位叫蒙宽福的少年结下不解之缘。那天,受老师嘱托,黄星前往车站接送来自都安的父子三人,父亲此行携幼子来看病。走进车站,年长的男孩脸庞蜡黄,头发蓬松,穿着朴素,脚上踩着一双被磨损严重的鞋子。那一瞬间,眼前之景深深触动了黄星的心,“看到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我。”

交谈中,黄星得知那少年名叫蒙宽福。只见他低垂着头,两眼看着膝盖上紧握的小手,慢慢地向他吐露了家庭艰辛以及弟弟患病的情况。“爸爸已经没有钱给我读书了,我想出去打工。”

黄星看着这位孱弱的少年,顿时五味杂陈。“当年我也曾退却,但我希望你能够继续读下去。”少年突然抬头看着他,黄星继续说道,“如果你还想去,所有的花费由我来承担,只要别放弃读书。”精神的鼓励与物质的资助为蒙宽福的求学梦插上双翼,他不仅重回学校,还常常得到黄星的指导与关心。

瑶族孩子一家亲。与蒙宽福的偶遇、回乡做志愿的所见所闻,让他陷入沉思:一个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尚处在退学边缘,如果放弃上学,他们该走向何处?黄星坚信对他们来说,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于是他计划筹办广西民族大学创业基金会,募捐筹款长期帮助因贫穷无力上学的农村孩子。作为发起人,黄星在学校号召创业大学生加入,在社会上用实际行动吸引人们去认识山区,帮助贫困孩子上学。他利用假期回到乡下寻找急需帮助的孩子,希望及时为他们送去帮助。“不忘初心,志愿永远在路上。”黄星对他的愿景充满期待。

于贫苦中走来,他深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面对不易的生活,他坦然相待;倾力于创业与志愿服务,他坚持到底。如今,热爱马克思主义的他已跨专业成功考上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我对马克思的崇拜不仅在于他的伟大,更在于在我面临困境时他的思想给了我指引。”行胜于言,天道酬勤,一切的收获都是从行动中来。(编辑:李胜玲 校对:林梅)

上一条:【民大骄子】李玉玲:梦想,在点滴中践行 下一条:【校友风采】不忘初心,饮水思源——访我校政治系校友黄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