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的他总是游刃有余,严谨而不失风趣。“用快乐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就是我最大的乐趣。”他曾连续荣获两届全国大学生越南语演讲比赛一等奖、中越两国政府互换留学生奖学金等。他就是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2016级越南语2班的付涵。

规范恪己,勤勉好学
付涵第一次接触越南语是在开学见面会上,黎巧萍老师PPT的最后一页写着一个越南语词——“感恩”,从未学过越南语的大家却异口同声地拼了出来。经过开学见面会的语言启蒙,他对越南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语音基础就像通往一门语言的阶梯,倘若一开始没有打牢基础,那么之后的许多课程就会十分困难。
为了克服困难,在口语课程上,他会主动模仿老师的发音,跟着老师的嘴形一起律动;在外教课上,他会主动和外教交流,纠正有偏差的口语发音。课后,拿出课程录音反复听和模仿。经过不断练习及多次与外教交流,付涵的发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如果把越南语的文章比喻成一扇大门,那么单词就是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为了进一步扩大单词量,付涵购买了一本越南语词汇分类小词典,并制定了高效持续的背单词计划。课余时间,付涵利用越南语学习平台、中越学府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课堂学习互动与课外积累相辅相成,培养了他对越南语的文字感知和领悟能力。
大学以来,付涵一直都保持着高效的学习状态,专业成绩始终位居班级第一。在他看来,兴趣、悟性与努力,这三者都是学习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全面发展,砥砺前行
热爱朗诵的付涵,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延伸到了专业学习中,通过参加文艺活动提升越南语水平。
2017年9月28日至29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越南语演讲大赛在北京大学举行,经过层层选拔,付涵等4名同学代表学校与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24所高校的学生同台竞技。
演讲比赛分主题演讲与即兴演讲两部分。付涵在主题演讲比赛中应战自如,即兴演讲随机应变。凭借着扎实的越南语基础和优秀的临场发挥水平,付涵脱颖而出,获得了二年级组一等奖。
两年后,付涵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越南语演讲大赛。彼时的竞争对手在经历留学后,口语表达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实力不容小觑。凭借着参赛经验,他戒骄戒躁,更加用心地备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付涵凭借着稳健的台风和良好的情绪感染力荣获四年级组一等奖。
每一次的参赛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参加了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后,付涵有了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他积极地学习越南语知识,越南语综合应用的能力不断提高。
敏于求学,谨守初心
在“3+1”国际化合作模式培养下,付涵在大三时前往越南河内大学交换留学。自入学起就渴望留学的他,开启了学习生涯里的新阶段。
初到河内大学时,由于习惯了国内的教育体制,付涵对国外的教育管理模式感到不适应。在相对自由的课程安排下,他意识到只有以高度的自制力对待学习,才能真正利用好这个学习平台。于是,他在新的文化语境里开始探索新的学习方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其文化和习俗。学习之余,付涵游历了岘港、美奈等地,在与越南本土人交流的过程中,增强了越南语的应用能力,加深了对越南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了解。
2019年3月24日,正值付涵留学期间,由中国广西广播电视台、越南河内大学、南宁师范大学主办,越南河内大学孔子学院承办的“礼乐筑梦”越南—中国青年儒家文化交流活动在越南河内大学孔子学院举行。付涵作为中国青年学生代表之一,在舞台上诵读了诗经名篇《关雎》,向越南人民传播了中华诗歌文化。身处这场丰富多彩的青年文化交流活动中的付涵真切地感受到了中越文化的紧密相连。
留学期间,付涵身边的交换生同学大多都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他发现同样学习越南语专业的他们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他们不仅拥有更广阔的知识面,还具备多元的思维方式。付涵意识到,除了要注重专业学习外,更应该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越南语只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块敲门砖,我们应当积极运用专业思维探索更广阔的领域。”作为一名越南语专业的学生,他积极地认识到越南语是一项需要共存的技能,需要同其他领域的能力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利用价值。(实习编辑:彭蓉 校对:蔡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