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粉色纱裙上的亮片与舞台灯光“碰面”,折射微光,艺术学院2016级音乐表演专业刘竞帆自信地站在舞台上演唱。《越人歌》是她期末考试的演唱曲目之一,刘竞帆微微低头鞠躬以示结束。2020年1月3日,她在大学最后一次专业课考试结束了。

初入大学,绘制梦想蓝图
“我特别记得初入大学第一节班会课,同学们互相交流大学生涯规划时,班主任孙进建议我们要努力争取国家奖学金。”这次班会课对刘竞帆而言是她梦想的起点。在预选班干环节,她第一个主动举手竞选班长职位,这一做就是四年。
在担任班长期间,刘竞帆协助老师组织班级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排练合唱,在学院“青春建功新时代,我与祖国共成长”合唱比赛中获一等奖。然而,班级工作不是一蹴而就,军训结束不久,她曾想过放弃:“当时我觉得班长工作实在琐碎,要实时关注消息、及时下达学校通知,常常与同学沟通想法和反馈意见,两个校区、各个学院办公室来回跑……”刘竞帆回想起大一时的“辛苦”有些害羞,但她明白这是班长的基本工作。
刘竞帆是班里54位同学的“万事通”,她给同学们传达文件精神、解答作业疑惑、组织参加比赛,从专业问题、到生活琐事,勇于担当和耐心细致是她任职班长以来最大的收获。
除特殊情况外,刘竞帆坚持早上8时到琴房练声。如果早上没能“唱通”,她会觉得浑身不自在,吃完午饭后继续回琴房练习。严以律己不只是因为班长一职,还有刘竞帆那颗坚定的“初心”。
因基础扎实,刘竞帆初入大学已经明确考研目标。4年前,刘竞帆的“音乐作品分析”科目只差2分就满分的高考成绩深受老师和学生赞叹,同班同学纷纷向她请教专业问题。她帮助同学解答乐理知识,相互交流,牢固基础,加深记忆。4年后,刘竞帆收到考研成绩单,“音乐作品分析”成绩达到136分。
在2019年国家奖学金评述现场,从刘竞帆的资料可以看到,她连续3年学年成绩排名班级第一、专业第一。
积累经验,坚定教学信念
2018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西体育中心隆重举行。来自河南的刘竞帆对这次区庆尤为期待,即使需要连续排演6个节目,她也毫不退缩。
汇演前期,刘竞帆每日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凌晨回到宿舍,天没亮就起床化妆出门。排练时,她必须克服困意“袭击”。在等待的排练间隙,她蹲在角落里复习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抓紧时间刷题。排练虽然辛苦,但是刘竞帆对登台表演的热情从未减弱。
“不断登台表演,一定会让自己更加热爱舞台。”刘竞帆说。2019年春天,刘竞帆和老师同学们为“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排演京族文化节目《出海歌》《祈福京岛》。女演员头戴斗笠,身穿淡蓝色旗袍式长外衣,“我来到广西才开始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广西。”刘竞帆说。
大三暑期,刘竞帆响应学院号召,参加艺术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美扶教育”实践活动,与团队到广西崇左市天等县支教一周。刘竞帆发现,孩子们不能按顺序唱“DoReMi(哆来咪)”的情况比比皆是,孩子不是不愿意唱歌,乡村缺少艺术教学人员、资源才是问题根本。
看到此景,刘竞帆更加坚定当一名音乐老师的目标。“有机会,我希望能到不同的乡村支教,也希望有更多大学生可以走到孩子们面前,激励孩子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疫情期间,贡献青春力量
年初,受疫情影响,不少网友表示:“2020年是否可以重启?”这场疫情让许多年轻力量奋战一线。
刘竞帆在家收到学校发布《致广西民族大学全体学生干部的倡议书》的信息,作为党员、班团干,要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积极起表率作用。她第一时间向所在机械厂家属院临时党支部请战,成为河南焦作市修武县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名志愿者。
志愿工作为期两周,刘竞帆挨家挨户询问,是否有从湖北归家的情况,登记住户基本信息、测量体温,提醒住户,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发热等特殊情况时,务必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告。
在排查期间,刘竞帆发现部分住户长时间无人回家居住,只能通过联系厂长,收集整理长期无人居住家庭信息,以张贴公告方式告知注意防疫事项。同时,老人独居的情况也不少,刘竞帆和其他志愿者定时询问老人是否需要购买蔬菜、生活用品。陈奶奶的儿女长期在外务工,老人为了感谢志愿者,将自己种植的蔬菜送给志愿者,“拿着陈奶奶给的蔬菜心里特别暖。”刘竞帆说。
21岁的刘竞帆是志愿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说到“请战”初衷,刘竞帆认为,在疫情面前无论领导干部还是人民群众,人人都在奉献力量,居家不聚众,也是一种力量。
这次疫情让刘竞帆明白,个人力量看似虽小,小爱汇聚成大爱可共同御敌,但如果因为个人不重视疫情、隐瞒实情,只会让大众防控的努力功亏一篑;生命如此脆弱,我们应该珍惜生命,认真度过每一天。(编辑:刘丽江 校对:彭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