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路上,她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留学路上,她拼搏奋进,增长才干;实习路上,她用心用情,创新教学。她连续两年获得我校优秀学生奖学金荣誉,获评为我校2020届优秀毕业生,她就是来自文学院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印尼方向)01班的吴慧莹。

辛勤耕耘学有所成
学习就像一场探索之旅,一边前进,一边收获。吴慧莹心中有一个教师梦,希望能用青春热血奉献教育事业。她了解到民大办学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厚,并且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专业优势明显。深思熟虑后,她报考了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希望能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有泰语和印尼语两个方向,吴慧莹选择了印尼语方向。由于考虑不周,她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印尼的汉语实习教师,也担心自己无法适应印度尼西亚的环境,对于未来的迷茫之感涌上心头。“我既然选择了印尼语,就要认真学下去。”吴慧莹及时调整心态,在学习印尼语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印尼语的魅力。
弹舌音曾经成为吴慧莹学习路上的“拦路虎”。弹舌音是通过舌头颤动而发出短而连续的声音,在发音的时候要求较多,比如舌头微抬且不能卷舌等。但在汉语里,没有这个音。越来越多同学学会了弹舌音,吴慧莹却还在为发出弹舌音而苦苦奋斗,落差感笼罩着她。
但吴慧莹没有放弃。她经常站在宿舍的镜子前练习弹舌音。借用镜子,吴慧莹可以清楚发现自己发弹舌音时口型上的不足。基地楼外,吴慧莹努力练习弹舌音,摸索发音技巧。长久的练习使她的口腔干燥,舌尖微麻。有志者事竟成,练习一个月后,吴慧莹终于能顺利发出弹舌音。
吴慧莹刚开始学习印尼语时,学校缺少印尼语外教,加上口语交流的机会不多,因此她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弱。“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大胆才能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吴慧莹鼓起勇气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主动和印尼同学交流,通过简单的对话,努力克服口语表达问题,提升口语水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吴慧莹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她用两个笔记本记录课堂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进行整理,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记录老师拓展的知识点。此外,吴慧莹善于将知识结构化,通过制作思维导图,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一摞摞的笔记本,记录着吴慧莹的学习历程。在这样的刻苦学习下,吴慧莹不断积累知识,成绩优异,班级排名长期保持在前五。
异国留学奋斗不止
大三时,吴慧莹踏上了留学路。前往异国他乡,吴慧莹握着机票的手微微出汗。
抵达印度尼西亚的吴慧莹正式开启在国立巴查查兰大学的学习之旅。印尼老师授课时语速快,口音本土化,她和同专业的同学很难跟上学习进度,做作业时绞尽脑汁,却仍然难以下手。
但吴慧莹没有气馁,她到当地的语言中心学习印尼语。余韵老师根据学生印尼语的水平,因材施教,从用简单的词语和同学们交流,到扩展印尼语知识,循序渐进;张文竹老师在课堂上穿插印尼文化,观看印尼电影,展示破冰游戏……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吴慧莹对印尼语的兴趣。
有一次,老师用印尼语讲述猫屎咖啡的制作过程,担心同学们听不懂,就将猫屎咖啡的制作过程绘制成可爱的简笔画,并在简笔画旁加上印尼语单词注释。这样的板书强烈吸引着吴慧莹,简笔画与印尼语单词就这样印刻在她的脑海里。
在语言中心,一位六十岁的韩国奶奶和她们一起学习印尼语和印尼文化。在日常生活中,老奶奶总是用适宜的语速和吴慧莹温柔而耐心地交流,这让吴慧莹备受鼓舞,敢于开口进行日常的印尼对话。老奶奶坚持不懈地学习印尼语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吴慧莹,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好印尼语,不负初心。除了一起学习外,老奶奶还每周为吴慧莹一行带来爆米花、茶叶蛋等食物。吴慧莹第一次去老奶奶家做客时,老奶奶用印尼语对家人介绍说:“这些都是我的朋友们。”离别前,吴慧莹留了老奶奶的电子邮箱。“身在异乡,很难遇到一个关心你的长辈。”她说。
吴慧莹初到印尼的不安,被印尼地区的人们用温情抚平。她怀揣着希望,用热情的心,立志在印尼当一位好老师。
寓学于乐初心不改
2019年2月,吴慧莹在印度尼西亚巴查查兰大学担任汉语实习教师,负责教授大三的印尼学生。因为不掌握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学习进度,吴慧莹经常花费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教案。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吴慧莹和同专业的同学积极讨论,互相分享教学经验。完成备课后,她会提前进行试讲,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除此之外,吴慧莹还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上课的想法和建议,以便完善教案。每上完一次课,就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反馈,并及时调整下一节课的上课进度和上课内容;定期组织印尼学生们进行教师评教。
当时吴慧莹教授写作课,学校没有提供规定的教材,她就独自挑选上课内容,并根据印尼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课堂内容,上课方式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吴慧莹观察到同学们做游戏时十分活跃,就精心设计了很多小游戏,其中,击鼓传花最受欢迎。她根据近期的学习内容设计问题,播放音乐,音乐停止的时候,传递的物品在谁的手里,谁就回答问题。吴慧莹将教学知识融入到游戏过程中,寓学于乐,并从游戏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课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进行。她的印尼语学生韩晶慧说:“在吴慧莹老师的帮助下,我的汉语表达能力越来越好了,对汉语有了更深的感情。”印尼学生们的评价激励着她不断向前。
“有一堂课,我在课堂展示人民币,印尼学生感觉既新奇又欣喜。”因此结课时,吴慧莹给印尼学生们送上结课礼物——红包。印尼学生满心欢喜地收下礼物,打开红包,一元人民纸币就展现在他们眼前。一元人民币纸币上的图案是中国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也展示了中国的彩陶等文化元素。此外,红包还寓意着喜庆和吉祥。这份礼物既包含着吴慧莹对印尼学生的美好祝愿,也表达着吴慧莹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传播知识,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吴慧莹乐在其中。她说:“成为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是我的追求,我要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锻炼综合能力。”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吴慧莹在青春的旅程中不断前进,用行动诠释有价值的人生。(编辑:梁芳 校对:欧小娜 李海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