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清贫中走来,矢志笃行,始终不曾松懈,不改初心;她向群众中走去,扎根基层,始终不忘人民,不负嘱托。她是广西民族大学2020届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政治学与行政学2班优秀毕业生、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优秀基层选调生韦美元。

没有国家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
“你,为什么会选择投身基层呢?”
“因为我是受到国家资助而长大的孩子,没有国家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韦美元说。
韦美元从小家境贫寒,父母离家外出打工,自己和弟弟、妹妹、奶奶则留在家中。在她读小学的前几年,每临开学季,家里的长辈总会十分焦虑。“我们家有三个孩子,并且都处于上学阶段,学费开销大,是较为典型的因学致贫。”韦美元回忆说。在她的记忆中,姐弟三人的学费是全家人一点一点凑齐的。每当她们看到奶奶拿着凑齐的一把钱去交学费时,内心总是酸涩不已。“哪怕一个学期每个人只要交几百块,也很艰难。”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通过并施行后,韦美元和弟弟妹妹的学杂费才得以免除,学费问题得到了解决。“打心底里感恩党和国家给予我的资助。”
初中、高中,韦美元都因国家资助政策得以免除部分学费。也是从初中起,她的心中就悄悄埋下了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的种子。她上高中时,村里的帮扶干部联系到了韦美元家。“我们家的条件可以申请到的贫困补助,他都积极帮我们去申请了。”在扶贫干部的联系和帮助下,一条直通韦美元家门口的水泥路也取代了往日每逢下雨就满是泥泞的泥巴路,她的上学路更顺畅了,她心中要投身基层、回报祖国的信念也更为坚定。“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党和国家一系列有力的扶贫政策,改变了我们镇、村的风貌,我始终对党和国家怀有感恩之心。”
“国家给予我的帮助太多了,也让很多像我这样出身贫寒的孩子得到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韦美元感激地说道。2016年韦美元进入广西民族大学学习,她在大学四年里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勤奋刻苦,积极上进,曾多次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韦美元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2018年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受到黄文秀等先进典范的鼓舞,她再一次坚定了要投身基层的心。最终,她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自治区河池市的选调生,正式踏上基层建设之路。
要把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看待
从2020年11月入职至今,韦美元担任河池市南丹县罗富镇人民政府的宣传干事和人大干事,同时担任罗富镇黄江村的联系村干部和村支书助理。
韦美元说,原本同批选调生都需要到黄江村当驻村工作队员,但是由于罗富镇政府工作繁重,缺乏人手,所以自己暂时留在镇政府里任职,同时也兼顾村里的工作,经常需要两头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在这样的环境下,加班已然成为了韦美元的工作常态,但她毫无怨言。她说:“一想到自己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群众的幸福生活,就会浑身充满干劲。”她用最质朴的话语展现自己的工作热情,用最有力的行动践行自己的使命责任。
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有关的工作,刚到工作岗位上的韦美元不知道要如何开展群众工作,也不知道要如何与群众沟通交流。于是她除了积极跟随村委干部入村开展村民工作外,还主动请教领导和同事们有关的经验。村支书对她说:“到群众家里时不要害羞,与群众交流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足够大胆,他们都是很友好的。”群众的热情也消除了刚参加工作的韦美元心中的陌生感。
一番努力之后,韦美元掌握了跟群众沟通的要领,以及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我们要主动了解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并且要把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韦美元诚挚地说。
韦美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入村开展宣传工作,帮助群众切实了解到国家正在实施的政策和正在进行的有关工作,让他们通过了解国家政策,主动参与到有关工作中去,更好地享受到政策福利,帮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们要为民办实事,解难事
河池市是韦美元的家乡。在报考选调生时,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到家乡参与基层建设工作,立志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她认为自己“虽然作用可能很渺小,但是能做一点事就尽力做一点事。”
去年十二月正值罗富镇村两委换届选举,当时韦美元与镇里的领导一同下村发放选票,并且去村里排查,了解是否有符合选举要求的人选。但韦美元入村后发现,很多人都不在村里了,整个村仿佛一个“空壳子”,青壮年寥寥无几。“我觉得村里发展不起来很大的原因就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村里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更依靠本村的自力更生,但是我来到村里后发现村里符合条件的人才特别少,我有点难受。”
韦美元积极寻找对策。她努力调动在村里居住的人的选举积极性,对上一任没有达到连任限制的村干部,她和同事劝说他们连任,也鼓励致富带头人、产业能人的村民,回到村里建设村庄。
近期,罗富镇在积极开展“三清三拆”工作。在开展工作期间,韦美元发现有一位独居老人,因为跟家人闹矛盾,近几年都是依靠拾荒为生。他的家中堆满了废品,身体健康状况差,居住环境也非常差。于是了解了老人的情况后,韦美元主动关心老人,并向老人宣传正在开展的“三清三拆”工作。她向老人说明,如果老人能配合政府开展工作,让工作人员将家中的废品清理走,验收通过后,会给予老人一定的生活补贴,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部分村民的不理解也使这项工作开展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韦美元几次入村调研,把遇到的问题列成问题清单,并和有关的群众进行沟通。她对村民们说:“‘三清三拆’工作是我们改善村风村貌的前提,更是我们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基础。”她一个村一个村走访调研,不断跟村民们讲解政策,努力争取得到村民们的支持和配合,甚至一天走十个生产队也还算少数,“不管是我们还是领导干部,都要解决群众最忧愁的问题,为民办实事,解难事。”
她脚踏实地,在建设基层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的基层选调生,朴素却满怀热血,在平凡又重要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韦美元清楚的认识到基层人才的匮乏。她说:“我们的工作虽然辛苦,却非常有意义,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积极投身到我们队伍当中来。欢迎更多的民大学子能够为基层的建设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她是一个缩影,是当今无数青年践行使命、矢志报国的最真实写照。(实习编辑:兰利玲 校对:李海莹 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