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士洲来自广西南宁,是我校文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班的学生。大学期间,他始终朝着“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这一目标而奋斗。在不断努力下,他三年的学习与综测成绩均列班级第一,获得2020年国家奖学金、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等荣誉。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黄士洲与诗歌的结缘起源高中。偶然间,黄士洲就读了顾城的《一代人》,诗中表达了一代人在经历“黑夜”后对光明的渴望与执着。这种纯粹的感情让黄士洲深受撼动,也影响他以纯真的心去看待世界,并写入诗歌当中。
“生活是写诗的源泉,我们要做个有心观察者。”黄士洲表示。在他眼里,亲情友情、花草树木、音乐故事等,都是写作素材。至今他已经创作70余首诗歌。深夜是诗歌灵感的来源,他喜欢在世界万籁俱寂的时候动笔。戴上耳机,伴随着悠扬的纯音乐,有节奏的非洲鼓点让他渐入意境,仿佛来到辽阔的非洲大地,与音乐产生共鸣。“古老的先民们双手擎天,神情肃穆,低声吟唱着宏伟的歌谣,等待日出。”一首《远古的诗》就此诞生。
将人物思考或经历寄托于诗歌的意向中,往往是带有真实情感的写作。黄士洲在进行《一滴水的寓言》创作时,主题融入流浪和成长的思考。“等它回忆起自己的同伴时,早已汇入海洋身处异乡;巧合遇上一滴酸涩的水珠,像极了多年以前的自己。”就像这滴水一样,每个人都是世界孤独的一份子,要经历种种磨砺,再收获成长,回首时自己才能不后悔。这首诗歌获得2019年首届广西大学生创意写作大赛(诗歌类)一等奖。
“诗歌写作风格细腻而大气,有着一定的格局,透出一种坚定的力量感。”相思湖诗群社长覃淑霞这样评价黄士洲的诗歌。
诗歌在艰难的时刻,可以带来振奋人心的力量。2020年初疫情蔓延的时候,黄士洲作为文学院创意写作中心副主任,与相思湖诗群联合发起“以心抗疫,传递温暖”活动,他联系广西各高校文学社团,号召广西青年诗歌创作者们踊跃参与,用诗歌凝聚广大师生精神力、给与疫情严重地区的人们带来鼓励和支持。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该活动收到了云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等10所区内外高校同学的积极参与,共推出15期微信专辑,展示近100名同学的优秀抗疫诗歌作品。这些成就的背后,都离不开黄士洲忙碌的身影。
对于黄士洲而言,诗歌不仅可以记录人生和表达情感,还是与世界紧密沟通与联系的窗口。“诗歌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以后还会继续坚持写下去。”他坚定的说道。将所爱所长融进实践和生活,把每一件事尽力做好。黄士洲用诗歌在大学篇章写下精彩序言,对青春韶华呈现最好的礼赞。(编辑:彭蓉 校对:孙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