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党的二十大”)在首都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台上台下,家国梦想激荡交融;会内会外,党心民心同频共振。
党的二十大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广西民族大学聚焦党的二十大,组织全体同学集中观看大会开幕式直播,开展专题学习会,认真学习大会报告。
十年奋发实干,党校齐驱并进
2012年至2022年,十年跨越,弹指一挥间,在党和人民的不懈奋斗下,一幅灿烂辉煌的新时代画卷在华夏大地徐徐展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这三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团结奋斗赢来的胜利。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石慧芳说:“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生逢盛世。十年间的发展,对于我们每一位正在经历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处处皆是新变化。”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科学思想的指引,带领中国人民收获累累硕果。
翻开十年的成绩单,成就振奋人心: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一组组亮眼的数字,折射出新时代十年的非凡成就,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奋斗足迹。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砥砺奋斗中书写新奇迹。
10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玉雄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番话深有感悟:“当前我们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全国各民族需要团结一心才能实现这一伟大梦想。”
巍巍上庠,国运所系。迈进新时代,广西民族大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紧密联系。
近年来,我校紧跟时政,重视党建工作,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党团活动,培育我校学子的家国情怀。
“每每参与党团活动,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2020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王颖超,从本科到研究生,已连续参加6次学校“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党团活动,她说:“参与主题党团实践活动,可以了解和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增强我们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
思政课堂是党史学习的主阵地之一。我校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将思政课堂融入征文、话剧、微电影等主题活动,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推动我校学子从理论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李玉雄指出,学校党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国家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边疆安全稳定、民族团结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奋斗历程,又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
一百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当今中国,欣欣向荣;吾辈青年,羽翼正丰,正寻觅更广阔的江山,正把握时代的脉搏,正肩扛未来的责任。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2022年,广西民族大学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我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向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民族人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他们当中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莫振高、“南沙守礁第一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龚允冲等一大批扎根基层、造福一方的毕业生,也有疫情爆发以来,义无反顾投身疫情防控志愿工作的1300余名在校学子……
民大学子秉持“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的信念,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响应时代号召,不负民族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青年一代须把握当下,脚踏实地,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将勤奋化作逐梦的指示牌,一步一个脚印,以实干的精神、担当的态度,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锐意前行,展现属于我们的青春风采。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生,王颖超表示,“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年应该把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施展能力的平台,在奉献和担当中争做好青年。”
“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涛。”青年的发展应该与时代环境同向而行、同频共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2级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潘又华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祖国发展不断飞跃,让我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她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来讲好党史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李玉雄认为:“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个人抱负融入国家的发展大潮中,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自身专业能力,学以致用、学以报国,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大学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新时代新征程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的伟大奇迹。”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站在新的起点,吾辈青年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乘势而上。未来之奇迹,我们共同创造;盛世之中国,我们共同见证!(实习编辑:黎潘东 校对:韦金华)